编者按:现场管理很重要,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水平,是企业的“名片”。但是笔者走访过很多企业,尤其是国内的民营企业,远处看来是现代化的工厂,但是走进厂房内部一看,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管理水平,粗放式管理,没有区域划分...员工士气低落、工作效率低下,浪费随处可见,现场管理水平与企业形象差别巨大,很不尽人意。相信这些问题让领导们也苦不堪言。

丰田模式(TPS)已经被世界公认为制造业最成功的模式,西方学者将其理念、思想、技术体系概括为精益生产(Lean manufacturing)。精益生产管理究竟能帮企业改善哪些现场问题?能帮企业领导排解哪些生产现场的苦恼?
1、总是不能准时给客户交货
出现客户催货时,生产计划人员疑惑“怎么还没有入库,原料已经领了,难道还没生产吗?其他定单暂停,赶快把这单做出来!!”原定计划打乱,不巧,又发生某个定单催货,造成混乱……
产品生产中间状态只有到现场调查才知道具体进度。
2、不清楚自身生产能力的空间到底有多大
业务部:终于又攻下一个订单,要求产量增加30%。
车间:“我们已经是满负荷生产了!”
总经理:“无论如何得给我生产出来!!!”
发现还是能完成得了……
3、不清楚应该配置多少人员才合理
“下个月产量要增加50%呢,帮我们招些工人吧。”
“要招多少人?”
“五六十人吧!”
4、生产计划要变成可执行的工令,必须经过多次翻译
从生产计划到员工指令经过的多个部门、多种表格、多人会
5、出现质量不良时,很难及时发现和对应。事后追溯时,也很难追溯到具体工序、设备及人员
直到最后工序才发现不良,此时已生产了大量不良品。
6、生产能力是以日为单位计算
不争分秒,设备、人的浪费多,一个品种的切换往往需要很长时间,设备停机记录以30分钟或小时为单位,总以去年或前年的产能平均值作为日产能。
7、生产过程在制品多、半成品库多、搬送多
工序间、工位上堆积着许多在制品
8、公司缺乏活力,员工革新意识和愿望不强烈
公司难得看到改善课题,所有的课题是在总经理的强烈要求下完成,看不到员工提案,部门宣传栏里往往看到的是“对XX的处罚通告”(处罚通告每周更新,员工提案一年当中鲜有几篇)
9、出现问题往往追究到一线员工身上,并对其采取处罚措施,很难看到主管、中层干部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以课题方式进行解决。
10、随着销售量的不断增加,厂房不断在扩大、设备不断增加,挣来的钱都变成了固定资产,股东、员工的收益不见增加……
总经理:“咱们形式大好啊,销售额翻了一番!”
股东:“今年该有不少分红了吧?”
总经理:“唉,没钱可分呐,产量要跟得上,钱都用来买厂房、设备和雇佣新员工了。”
股东:“……”(无语) |